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绿色金融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体制机制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在亮眼成绩的背后,广东的金融机构是如何“修炼内功”,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打通脉络?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深度调研了广东18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6家总部位于广东的法人银行机构、12家位于广东的分行级别机构。
此次调研试图从机构的绿色金融战略布局、内部架构设置等着眼,并聚焦协同管理、资源配置及业务发展痛点难点,调研广东银行机构如何由内向外调动“绿色能量”,并试图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实现持续增量提质的途径,探讨绿色金融发展可持续的增长动力。本文为调研的第一篇稿件。
5年前,提起绿色贷款,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也许会简单地联想到为环保类企业发放的贷款。
现在,绿色金融可谓深入到银行的战略层面、组织架构考核指标和资源配置中,并深入至每一位员工的意识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获悉,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ESG理念的深化,广东金融机构近年来不断加大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投入和发展。
调研显示,目前,广东大部分银行已经将绿色金融从一个简单的考核指标上升至全行战略;大部分银行已经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考核导向、资源倾斜方面下功夫。
顶层架构设计已逐渐完善
从战略层面做好绿色金融业务的规划,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一大重要转变。
多家接受调研的机构表示,近年来,银行已从战略制定、组织架构等层面进行布局,并逐步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
调研数据显示,18家金融机构中,6家法人机构均已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团队。不过,其中有2家机构的专营部门负责人,是由其他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兼任。
在12家分行机构中,有7家机构表示,总行已设立绿色专营部门或团队。其中,4家分行机构也参照总行的绿色金融部门架构,在分行设立了绿色金融相关部门或团队,这4家分行中也有2家专营部门负责人由其他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兼任。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金融机构在总行层级逐步完善了绿色金融的顶层架构。但具体到分行层面,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覆盖面并不高。部分金融机构尽管有设置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但“专职化”程度不高。
上述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团队中,部分命名绿色金融事业部,部分与战略发展部合并,其中外资行多以可持续金融相关的名称命名。此外,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历程来看,外资行的专职化水平高于中资行。
如恒生中国早在2016年就成立可持续发展部。2022年,恒生中国还特设了ESG工作小组,作为跨部门工作小组,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开展日常沟通,确保战略和相关计划得以落实推行。
又如渣打早在1997年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部,为企业做贷前环境社会影响评估;2022年,渣打设立了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由其统筹管理集团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并设立了可持续金融部配套架构。
不过,近年来,中资行在绿色金融的整体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及绿色金融信贷指引等制度机制的配套已基本完备。
如工行广东省分行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负责审议实施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中长期目标、绿色金融战略的重要政策制度、机制流程及工作方案等,强化行业(绿色)信贷政策的传导落地。
2021年,华兴银行成立由总行行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贯彻落实监管绿色金融有关政策领导小组,由总行行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领导小组工作,成员组成员由总行多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设在总行公司银行总部,负责起草或牵头绿色金融战略规划,设有专门绿色金融团队,专人专岗负责绿色金融相关事宜。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则根据《中信银行绿色银行建设工作方案》,在2021年制定了该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广州分行关于绿色金融推动思路的报告》,并明确职责和推动措施。
除了在总行及分行层面完善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外,广东的银行机构在近年来也陆续开设基层绿色金融特色支行。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2家总行级别银行和5家分行级别银行成立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特色支行和网点。
如五大行均已将花都支行升格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工行还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市“绿色支行”,并打造全国工行系统首个“零碳网点”;建行则于2021年成立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支行等;广州银行在省内共设有韶关分行营业部、惠州博罗绿色支行、佛山季华支行、中山南头绿色支行四家零碳网点;及中山南头绿色支行、惠州博罗绿色支行、江门新会绿色支行三家绿色支行。
绿色金融考核维度在逐渐扩宽
多数受访银行人士认为,战略层面的指引是理念方向,但发展绿色金融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绿色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较高等特点,金融机构需兼顾风险与收益,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有可能需要在平衡长期发展的同时牺牲短期的利益。
那么,在基本完善战略层面的架构后,如何动员全行上下一致,做到强制性考核与资源倾斜相匹配,具体执行层面也不打折扣?部分受访银行人士认为,要推动具体业务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考核先行”。
调研显示,在业务指标考核层面,以往银行通常只对绿色贷款余额及增速等规模化的指标进行考核。但近年来,随着各行对绿色金融重视程度提升,银行的相关考核维度也在逐渐扩宽。多家银行在绿色贷款余额占比、绿色贷款增量、绿色贷款增速、绿色信贷客户数新增、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维度设置了考核指标。
调研数据显示,绿色贷款增量、绿色贷款增速等指标是最为常用的考核指标。在18家银行中,有13家银行设置了“绿色贷款增量”考核指标,而10家银行设置了“绿色贷款增速”考核指标。
除上述较为常见的考核指标外,交行广东省分行还在考核方面特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这一指标,以推动业务部门争取更多政策工具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还将绿色信贷指标与评优挂钩。如中信银行总行及分行均将绿色信贷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考核门槛值,与评优挂钩,体现出对绿色金融业务重视程度。
调研中,还有一家机构在考核中特设了“绿色金融利润”指标。
13家银行的绿金考核条线包含对公与零售
部分受访银行向记者介绍,在以往,银行绿色金融指标往往只落在对公业务部门头上。不过,尽管上述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指标主要由对公部门承担,但近年来零售部门也开始有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KPI指标考核。
调研显示,此次调研的18家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银行在对公及零售方面都有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考核。
调研机构反馈,目前银行推动零售项下的绿色金融业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鼓励个人客户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如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均推出了的个人碳账户体系,鼓励个人客户积累个人绿色能量。二是银行要推动个人投资者投资绿色资产,如与绿色、ESG主题相关的理财、基金、债券等产品,这也需要零售部门的努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考核指标明晰后,银行也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而提供了不少资源倾斜。调研显示,大部分参与调研机构都在贷款利率、FTP优惠、资本占用、专项规模、差异化审批授权等方面加大资源倾斜。
除了资源倾斜外,部门银行也在内部将绿色金融专营部门作为职能支持部门,为推动业务部门落地绿色金融业务赋能。
调研显示,大部分银行的绿色金融专营部门与业务部门为平级的业务部门及职能支持部门的关系。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设置了行业事业部完整建制,总行六大行业事业部可以较为全面地覆盖绿色金融的主要领域,并设立总行一级部门“绿色金融事业部”,统筹推动全行的绿金工作。通过“绿金+投行”、“绿金+交易银行”、“绿金+团金”的联动机制,平安银行形成了横纵交叉的协同机制,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