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子项目——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龙形蚌饰。这件蚌饰,属于红山文化早期,年代上远远早于此前出土的玉龙,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
据了解,松山区彩陶坡遗址位于赤峰市,赤峰市又被称为“玉龙故乡”。这件蚌饰出土自松山区彩陶坡遗址一座房址的西南角,质地酥脆,考古队员对现场进行了加固处理,将蚌饰连同周围土块整体提取,下一步将聘请专业的文保人员做好拼对、修复和后期保护工作。
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胡春柏介绍,龙形蚌饰看上去似龙,至少由头部、身部和尾部等几部分组成,整体分布范围长20厘米左右。这件饰品是否为一件独立的饰品,还有待修复工作进一步确认。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表示,该房址还出土两件可复原陶器,一件是夹砂灰陶饰划线纹筒形罐,一件是夹砂灰陶饰字纹筒形罐,均是典型的红山文化遗物,且年代偏早。另外,龙形蚌饰上扬的尾翼较接近敖汉小山遗址陶尊上所绘鹿纹的尾部,据此推断,该房址及龙形蚌饰的年代应该都在红山文化早期阶段。这件龙形蚌饰与以往发现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在雕刻手法和造型设计上差异较大。它的手法更为细腻写实,牙齿、尾部等部位都有细微的雕琢摹写,造形也不似C形龙卷曲的风格,而是身体舒展开的龙的形象。
孙金松认为,这件蚌饰意义重大,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这件蚌饰是目前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舒展开的龙的形象,既丰富了红山文化龙的形象,也扩展了学术界对红山文化龙的认知;以往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无一例外地出自红山文化高等级礼仪性建筑或祭祀性遗址中,而此次出土的这件龙形蚌饰是洞察红山文化低等级聚落人群精神世界的一个线索。
来源:内蒙古日报微信公号
责编:张曦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