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对话“稚晖君”:做机器人并非突发奇想,对标特斯拉“擎天柱”规划量产

来源:界面新闻 2023-08-22 17:32:14

决定创业后,稚晖君的新起点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处办公楼。2023年4月,他和合伙人创办的智元机器人在这里启程。时隔近半年,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远征A1”正式发布,吸引外界的热切关注。

智元公司的办公室彰显着典型的创业公司氛围:清一色的年轻面孔,办公环境简单、甚至有些朴实。在“远征A1”面世的当天,稚晖君在发布会的尾声邀请研发团队一同上台——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成员包括刚刚毕业不久的应届生。

但这些图景符合稚晖君对企业文化的期待:活力、创新、全身心投入、追求极致。


【资料图】

智元机器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司。2023年2月,智元机器人成立,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天使轮、A轮、A1轮、A1+轮等多轮融资。天眼查显示,投资方包括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等。

而稚晖君和智元一样拥有光环。稚晖君本名彭志辉,1993年出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他发布的“改造自动驾驶自行车”视频在B站走红并出圈,让这个年轻的“技术咖”走进大众视野。

从“华为天才少年”到“B站UP主”,再到“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在外界眼中的身份标签几经转变,但创业并非突发奇想。在“远征A1”发布之际,界面新闻和稚晖君聊了聊关于创业的思考、对机器人市场的看法和智元公司的规划。

为什么是人形机器人?

在发布会现场,稚晖君解答了智元为什么要设计人形机器人。“我们人类习惯于在人形的环境中生活,人形机器人更加符合人类熟悉的生活、生产场景。”

关于自己对于这条赛道的选择,则要追溯到稚晖君过往的兴趣和经历。稚晖君在B站发布的视频大多和“动手”有关,例如给葡萄缝针、制作机械臂等等,几次“爆款视频”都是用实物征服了观众。如今,稚晖君在B站拥有249万粉丝,被平台赋予的标签是“bilibili 2021百大UP主”、“知名科技UP主”。

稚晖君在OPPO和华为的工作经历与AI有关,而在大学时期,稚晖君就参加过多次机器人项目的开发和比赛,研究生时期组建的机器人创业团队还获得过投资。这些经验都给智元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稚晖君也考虑过其他领域,比如自动驾驶。他解释称,在选择赛道时,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是市场逻辑,他认为,在国内环境下单做软件,商业逻辑很难成立。而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最合适的就是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AI大模型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稚晖君的创业。在他的考虑中,一方面,AI大语言模型和一些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让行业走到了拐点;另一方面,AI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结合,也一直是他个人最感兴趣和理想的研究方向。

在技术方面,智元的确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今年6月,团队就研发出了“远征A1”的第一台样机,之后开始不断调整算法等,半年内完成从0到1的建设。在“远征A1”发布会现场,稚晖君介绍了智元自研的核心组件及其技术指标,包括核心关节电机PowerFlow 、灵巧手SkillHand、统一软件框架AgiROS、语言任务模型WorkGPT、具身智脑EI-Brain等。

以核心关节电机PowerFlow为例,智元自研的PowerFlow使用了准直驱关节方案,实现了低齿槽转矩设计,峰值扭矩超过350NM,重量仅为1.6KG。

驱动关节占据了机器人硬件成本40%,在这一环节智元投注了不少精力。稚晖君告诉界面新闻,之前他们也找了一些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但测试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决定自研。最终,从测试外部零部件到立项、再到部分自研做出关节原型机,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必须承认的是,在部分技术层面,智元达到了国内第一梯队的水平,但和国外领先技术还是有差距,对于这一点智元有清晰的认知。不过,稚晖君表示,国内市场的优势是制造很强,供应链较为成熟。

经历过在学校和大公司做研发的稚晖君,对于创业公司做成机器人更有信心。稚晖君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是AI能力,但在硬件上不具备优势,并且,大公司更多从自身业务的结合点考虑机器人的研发,不会端到端地布局机器人。而他选择自己创业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在确定性不高的工作方向上,大平台很难允许个体施展能力。

努力降本,对标特斯拉“擎天柱”

一个首次创业的技术人入局新兴行业,对于未来有什么样的信念感决定了公司的方向。

在2023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机器人需要与现实世界交互,他预测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大于1:1,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类。稚晖君相信这样的判断,这是他们做一切规划的基础。

同样在路线上,和特斯拉一样,智元重视落地。稚晖君告诉界面新闻,像波士顿这样纯研究型的方向不是他们想走的路线,如果真的要实现所谓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类”,比较重要的是把成本降下来。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擎天柱”的成本预计在2万美元(约为14.5万元人民币)左右。稚晖君称,未来智元会将远征A1的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他告诉界面新闻,之所以强调20万人民币成本的问题,是因为不做到这个成本“根本卖不出去”。

成本的控制是为了找到市场,在具体的场景实现落地。根据稚晖君的观察,由于人工费用高昂,国外人形机器人更倾向于跟人互动,在养老、家政这些方面的需求更加明显,但在国内,现阶段市场的需求更偏向于生产制造。

公司表示,远征A1将在明年快速商业化,首先应用于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目前正在和制造业头部企业对接。在工业领域,智元希望填补柔性产品线使用机器人的空白,这需要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的硬件和非常强的AI泛化能力。

在这之后,公司计划让产品走向家庭,协助工人、科研人员和家庭成员完成各种任务。先从B端切入,再走向C端。

未来,智元也会逐步开放其开发平台。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智元已经在上海临港设立了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下一步将在这一数据中心进行真实任务场景的数据采集。

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